“想象力和共情力是人类创造力中最高级的那一部分”同济大学副校长在展览的序言中如是说道。2024年意大利米兰设计周与第62届米兰家具展览会,于4月16日至21日在意大利新米兰会展馆隆重举行。已是常客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今年再次受邀,亮相于7号馆的卫星沙龙展,主题为Fly Me to the Moon,展览展出了来自于107位同济大学师生的27件创新设计作品。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作为世界知名的设计学院,成为官方核心展区受邀参展的22所高校之一,展场齐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美国罗德岛艺术学院,共同向受众呈现了前瞻的创新作品与设计思想。由此可见,同济大学设计相关专业的一流实力。
事实上,同济大学在设计领域并不是“异军突起”,它的强大早就有迹可循。该校设计教育历史悠久,可上溯至20 世纪40 年代,而设计教育与建筑教育整合在一起的时间有70 多年之久。此后,自1986年到2001年,同济大学的设计教育与全国的高校设计教育发展节奏基本一致,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基本建设阶段。
历经多年建设,同济该学院以“面向产业转型和未来生活的智能可持续设计”为学科定位,设置了3个本科专业方向,分别是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本科教育以培养垂直能力为主,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宽广知识的专业设计人才。
我们时常会称大学为“象牙塔”,它是一方让人潜心研究的小天地,但若不好好建设,却也能成为一种有无形消极力量的区隔。为了做到上述培养目标,同济以开放带改革,实行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大量聘用世界优秀设计师、设计研究和管理人才,与校内全职教师共同授课;加强国际交流等。
其中,最具魄力的举措是,取消了系的建设,按专业创立了“Program 制”。什么是“Program 制”呢?简单解释,就是不同专业的教学模块相互承认。比如,该学院在本科一年级设计了一门“组课”,由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授课。
可能有同学想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编根据学院官方作出的解释,总结为:系的意义是为了细化专业,分工明确的解决社会问题,但如今,社会的新变化与新问题并不是按照专业产生的,组织教学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这样的模式就能够实现课程交叉与跨学科合作,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各学科专业知识。
“在人工智能普遍应用的时代,想象与共情是最应该由人去创造的部分”。设计类专业正是这样一个培养充满创造力人才的“圣地”。米兰设计作为全球设计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同济大学在其中的出色表现就足以验证该校设计类专业的强大实力。如果未来你也想让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全球设计的盛典”,那么,同济大学就是你的不二之选。
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本文来源于网易号作者:志愿优选君,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