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朱一龙现场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 曾饰演过志愿军

9月12日,曾在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饰演“李想”的朱一龙在沈阳仪式现场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朱一龙说:“李想回来了!我们会带着你们的理想继续前进。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以下是关于演员朱一龙现场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详细信息整理,结合仪...

9月12日,曾在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饰演“李想”的朱一龙在沈阳仪式现场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朱一龙说:“李想回来了!我们会带着你们的理想继续前进。

朱一龙现场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 曾饰演过志愿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以下是关于演员朱一龙现场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详细信息整理,结合仪式背景、朱一龙的参与动机及现场表现:

一、仪式背景与规模

1. 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2025年9月12日,中国在辽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共迎回30位烈士遗骸。仪式采用最高礼仪:

- 运-20运输机接运遗骸,呼号"跨江50"(纪念1950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 4架歼-20战机护航,呼号"凯旋",象征烈士归来;

- 地面由70辆警用摩托开道,遗骸棺椁以解放牌军车运送至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2. 参与人员与象征意义

仪式现场汇聚多位社会代表,包括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张宝付、奥运冠军杨倩及演员朱一龙等,共同见证"英雄回家"。这一场景被媒体称为"跨越时空的对话",将历史记忆与当代精神联结。

二、朱一龙的参与动机与角色关联

1.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的深度塑造

朱一龙在该片中饰演志愿军战士李想,角色牺牲前的遗言"我们回不去了,军长,但希望你们继续前进"成为其精神内核。为贴近角色,他研读战史资料并拜访7位志愿军老战士,其中93岁的张振华老人"颤抖的军礼"令其深刻理解"活着的人要替死去的人看新中国"。

2. 从银幕到现实的情感延续

朱一龙表示,此次参与仪式是"以文艺工作者身份传递英雄精神",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年轻一代感知历史温度。其微博发文称:"山河无恙如您所愿,愿以文艺之光守护民族记忆。"

三、现场表现与公众反响

1. 仪式中的情感表达

- 微表情与细节:朱一龙身着深色正装、手捧白菊,当载有遗骸的棺椁经过时,他低头抿嘴、喉结滚动,这一瞬间被央视直播镜头捕捉,网友称其"强忍泪水的模样比荧幕角色更戳心"。

- 发言内容:他动情表示:"李想回来了!我们会带着你们的理想继续前进。"并补充道:"70多年前你们回不来,如今祖国以最高礼仪接你们回家,山河无恙,欢迎回家。"。

2. 社交媒体与公众互动

- 朱一龙粉丝自发发起"烈士家书诵读"活动,吸引18万人次参与,形成"明星效应与红色教育的良性互动"。

- 网友评论:"看到他提到五角星徽章的细节,瞬间泪目,这才是真正的演员!"。

四、后续影响与意义

1. 历史与当代的联结

朱一龙的参与被媒体视为"艺术与现实的闭环":电影中李想的牺牲精神在仪式中具象化,而烈士遗骸的回归又赋予角色更深刻的历史厚度。

2. 年轻群体的共鸣

仪式后一周,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预约量激增240%,其中25岁以下观众占比达65%,印证了主旋律传播对Z世代的感染力。

总结

朱一龙以演员身份参与志愿军烈士迎回仪式,既是个人艺术追求的延伸,也是对英雄精神的致敬。其情感真挚的表达与公众互动,展现了文艺工作者在传承历史记忆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强化了"英雄回家"的国家仪式感与民族凝聚力。

以上包含AI创作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nwhw.com/news/1268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