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计划对中国等国的1400种商品征收最高50%关税,汽车、钢铁首当其冲。此举既是向美国示好,也暴露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车企加速本土化投资,以"投资换市场"寻求破局,但钢铁等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墨西哥政府近日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引发广泛关注的提案,计划对来自中国等国的汽车、钢铁等约1400种商品征收最高50%的进口关税。这一举措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墨西哥向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示好的政治信号,同时也折射出全球贸易格局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根据墨西哥经济部披露的文件,这份关税清单覆盖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钢铁制品、化工产品、纺织品等十大类商品,主要针对未与墨西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200亿美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贸易占比达28%。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系教授卡洛斯·佩雷斯指出:"这份清单明显具有选择性,约70%的征税商品与中国出口优势领域高度重合。"

分析人士认为,墨西哥此举存在多重政治考量。首先,正值美国大选关键期,特朗普在竞选演说中多次指责墨西哥"放任中国商品借道进入美国"。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在9月初的记者会上坦言:"我们需要向北方邻居证明墨西哥不是贸易漏洞的制造者。"

其次,墨西哥国内产业保护呼声日益高涨,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墨市场份额已升至18%,对本土车企造成挤压。不过,墨西哥外贸委员会主席埃斯特拉达强调:"单边关税是把双刃剑,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零部件支撑着我们30%的汽车出口组装线。"

从全球贸易视角观察,这已是2025年以来第17个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主要经济体。新加坡国立大学贸易政策研究所的统计显示,全球贸易保护措施数量较2022年增长47%,其中针对中国商品的占比达63%。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指出:"墨西哥方案的特殊性在于,它并非基于反倾销调查,而是直接援引国家安全例外条款,这为WTO规则体系打开了危险先例。"
中国市场对此反应迅速。浙江某汽车零部件出口商透露,其墨西哥订单已接到客户要求"提前到10月完成全年发货"的紧急通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表示,行业正在评估三种应对路径:一是通过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转口贸易;二是加速在墨本土化生产,目前奇瑞、江淮等车企的墨西哥工厂产能利用率仅为65%;三是开拓中东欧等新兴市场。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中国对墨西哥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3%,但8月单月环比下降11%,政策影响已初步显现。
墨西哥是中国钢铁第三大出口市场,2024年出口量达870万吨。宝钢股份总经理在业绩说明会上坦言:"50%关税远超企业承受阈值,我们正与当地汽车厂协商成本分摊方案。"值得关注的是,墨西哥钢铁工业协会同步提交了反倾销调查申请,目标直指中国冷轧板卷等高端产品,这意味着钢铁贸易争端可能进一步升级。
这场关税风波背后,折射出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复杂博弈。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最新报告指出,墨西哥2025年对美汽车出口中有42%包含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该所高级研究员杰弗里·肖特警告:"惩罚性关税可能破坏北美地区耗时三十年建立的产业协作网络。"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岳云霞则发现新趋势:"中国新能源车企正改变策略,比亚迪宣布将墨西哥工厂投资从5亿美元增至15亿,这种'以投资换市场'的模式或成破局关键。"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葫芦娱乐工作室,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