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学术期刊当中的“顶流”,大家会想到什么?不知道有多少人和小编一样,第一反应是《自然》。那么科研界另一重要榜单——“自然指数”的“自然”,是指在这一全球顶级期刊的发文数吗?答案是也不是。2014年,《自然》首次使用自然指数代替之前的自然出版指数,即以《自然》系列、《科学》《细胞》等多种全球顶级期刊的发文数来代替发表于《自然》系列期刊的论文数量。目前,自然指数已成为反映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最近,自然指数官网更新了最新数据排名(统计时间节点为2023.1.1—2023.12.31)。其中,南华大学位居全球527名,在内地高校中名列第140位,吸引了广泛关注。
纵向对比来看,南华大学相较以往取得了显著进步。在统计时间节点为2022.12.1—2023.11.30的自然指数排名上,南华大学位居全球539名,内地高校中排名145名。在短短一个月之间,该校全球排名提升12名,内地高校排名提升5名。
让我们再将时间线拉长,来看统计时间为2022.2.1—2023.1.31的数据。在这一时间范围内,南华大学自然指数排名为全球658名,内地163名。最近的排名与这一时期的数据相比,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据悉,南华大学的当期份额与计数产出较之前获得大幅度的增长,呈现逐年稳健攀登之势。这一情况充分说明了南华大学在科研方面不断进取的姿态,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之强也让人深感“未来可期”。
说完了“纵向”,横向对比来看,此次自然指数排名湖南仅有七所高校进入内地高校前200强,南华大学正是其中之一。另外,在湖南省政府发布通告,对打好“发展六仗”表现优异的单位予以表扬的名单中,南华大学同样凭借着在“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中的优异表现,成为湖南省高校中唯一被通报表扬的单位。
如果你觉得仅凭这些还不够,那该校还是2023年教育部所公布的“十四五”第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名单中,湖南省唯三上榜高校;以及南华申报的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足以可见其科研实力省内领跑的超强实力。
上文,我们提到了该校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目+2的喜讯,那么南华大学科研平台的总体实力又是如何呢?根据官网数据显示,目前该校拥有国家核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以及包括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等在内的80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校丰富且高质量的科研平台资源为该校师生进行科研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有了“锋利的武器”,南华大学自然也拿出了“傲人的战绩”。该校曾先后承担了“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等等科研项目35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余项、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20余项。如此“硕果累累”的科研荣誉,相信南华的科研实力如何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然而,对于科研,只以奖项和论文数来判断显然是要不得的。最关键的还是科研成果是否切实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以及其成果转化情况如何。
众所周知,南华是一所“医核双强”的高校。该校在核能领域,可谓“聚变”出了一系列的奇迹。比如,该校牵头研发了我国首台100千瓦超高功率工业光纤激光器,在我国建成的全球第一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领跑全球……
该校的另一“强”,也“医”路高歌猛进,像我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癌诊断试剂盒就是南华团队成功研发;开发肿瘤微环境(TME)响应性纳米平台为有效治疗乳腺癌做出贡献……由于篇幅有限,小编仅以这几个例子来说明该校科研成果对社会和国家的巨大贡献,还有更多大家可以自行了解。
在成果转化上,南华大学的肖德涛教授团队可是单笔交易签约金额就实现了千万级突破。从金额上,我们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该校科研成果在市场上所具有的强大竞争力。
一流的科研水平所带来的益处也不仅仅局限于“科研”“学术”这几个方面,而是会辐射到师资力量、校企合作、学科建设等等方面。简单来说,科研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科研成果的转化也会为高校吸引到众多名企抛来“合作的橄榄枝”。这些方面的相辅相成、良性循环,南华大学更加广阔的发展潜力,已经可以预见。
看到这里,大家也不要觉得这些优势与本科生无关。对于学生来说,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提升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校企合作的加强更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资源与就业资源,增强竞争力。除此之外,良好的科研环境也能为本科生科研提供充沛资源与浓厚学术氛围,比其他人提前好几步接触科研,实现全面发展!
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本文来源于网易号作者:志愿优选君,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