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伟达最新的“中国特供版”AI芯片RTX6000D摆在中国科技巨头面前时,他们选择不买。这款被美方“量身定制”的“性能阉割品”,没能复制前辈H100的辉煌,反而成了中美科技博弈中一个尴尬的注脚。路透社9月16日的消息显示: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客户集体拒绝下单,理由直白得扎心——“性价比太低”。样品测试显示,RTX6000D的性能不仅远逊于被禁的RTX5090,连承担AI推理任务都显得力不从心。这场“买家罢工”,撕开了英伟达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策略的裂痕,也暴露了全球芯片巨头在科技政治化浪潮中的致命困局。
三年前,当英伟达为中国市场推出首款“特供版”AI芯片H20时,中国科技企业曾趋之若鹜。2024年2月开放预订时,订单量一度排到半年后。那时的中国,还高度依赖英伟达的先进制程,H20虽然在训练环节被“砍了一刀”,但推理性能尚可,勉强能满足当时的AI应用需求。然而到了RTX6000D,风向彻底变了。
中国客户的拒绝不是一时冲动。RTX6000D定位为“AI推理专用”,但测试数据表明:它的性能不仅落后于被美国政府禁止对华销售的RTX5090,甚至不如英伟达自家上一代“特供版”H20在推理环节的表现。更关键的是价格——据业内人士透露,RTX6000D的单卡成本比H20高出15%,但算力提升不足10%。“花更多钱买更差的性能,这不是冤大头吗?”一位不愿具名的科技公司采购负责人直言。
这种“性价比陷阱”背后,是英伟达的无奈妥协。为了遵守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RTX600D不得不在关键参数上“动刀”:显存带宽被压缩30%,AI加速核心数量减少25%,连最基础的浮点运算能力都被“阉割”了近四成。美国政府的逻辑很简单——既要阻止中国获得先进AI算力,又不能完全放弃这块占英伟达13%收入(170亿美元)的市场,于是“特供版”成了“两全之策”。但他们没料到,中国客户早已不是三年前那个“有就不错”的状态了。
2024年以来,中国本土AI芯片企业正在崛起。以DeepSeek为代表的公司,推出的推理芯片性能已接近H20,价格却低40%;华为昇腾、寒武纪的新款产品,更是在特定场景下实现了对“特供版”的反超。当本土替代方案越来越成熟,英伟达想用“阉割版”继续收割市场,显然低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智商。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口碑滑坡,远不止性能问题。2024年12月,中方因反垄断问题对其立案调查;2025年9月,调查升级——这背后,是英伟达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埋下的祸根。
为了换取H20芯片的出口许可,英伟达在2025年7月答应了美国政府一个屈辱条件:将中国市场销售额的15%“上贡”给美方,美其名曰“合规保证金”。这本质上是交“保护费”——用中国市场的利润,换美国政府的“放行条”。消息一出,中国企业哗然:“我们买芯片的钱,一部分要被英伟达拿去讨好美国政府,这算什么?”
更讽刺的是,英伟达一边向美国政府“交保护费”,一边又对中国客户强调“承诺”。2025年,黄仁勋三度访华,每次都大谈“重视中国市场”“支持中国AI发展”。可行动上呢?H20芯片从2024年2月接受预订,到2025年4月被特朗普政府叫停,再到7月获批,反复折腾近一年,让中国客户的AI项目规划一再搁浅;RTX6000D更是“临阵缩水”,原本承诺的推理性能被偷偷下调,直到样品测试才被发现。
这种“双面操作”彻底消耗了中国客户的信任。一位科技巨头高管坦言:“我们宁愿等本土芯片量产,也不想再和英伟达合作——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下一次会为了讨好美国政府,做出什么损害客户利益的事。”
信任一旦崩塌,修复难如登天。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份额已从巅峰时的80%跌至65%;而同期本土企业的份额,从10%飙升至28%。这个趋势还在加速。
英伟达的遭遇,本质上是中美科技博弈的缩影。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1月上任后,将“遏制中国AI发展”作为核心目标,手段越来越极端:4月叫停H20、MI308等芯片出口,理由是“中国DeepSeek的崛起威胁美国安全”;7月虽然放行H20,却附加“上贡15%收入”的苛刻条件;9月又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进一步收紧技术封锁。
美国的逻辑是“零和博弈”:认为中国AI进步必然威胁美国领先地位,因此必须从硬件源头卡脖子。可他们没意识到,这种“一刀切”的限制,正在反噬美国企业自身。英伟达的案例证明:当最先进的技术无法进入中国,当“阉割版”又被市场抛弃,美国企业正在失去全球最大的增长市场之一。
中国的应对则展现了“两手抓”的智慧:一方面,加强反垄断监管,敲打那些试图“吃里扒外”的外企;另一方面,加速本土科技自主,从芯片设计到制造,构建完整的AI产业链。2025年9月中方对英伟达调查升级,不仅是维护市场公平,更是传递一个信号:在中国做生意,必须遵守中国法律,不能当美国政府的“马前卒”。
黄仁勋曾说:“继续向中国出售AI技术,是美国保持领先的关键。”这句话有一定道理——技术封锁只会倒逼中国加速自主创新,最终让美国企业失去市场和合作机会。但英伟达的悲剧在于,它既不敢反抗美国政府的无理要求,又没能守住对中国客户的基本诚信,最终在“左右讨好”中迷失了方向。
RTX6000D遇冷,给所有依赖外部技术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只能自己干。过去几年,中国在AI芯片领域的投入已见成效: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5%,专利数量全球占比从2020年的12%升至2025年的30%,本土企业的产品性能正在快速追赶国际水平。
当然,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中国从未拒绝合作,但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英伟达如果真心想重返中国市场,需要做的不是推出更多“阉割版”,也不是向美国政府“交保护费”,而是拿出真正有诚意的产品,遵守中国的法律,尊重中国客户的需求。
在这场科技博弈中,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谁能更快适应规则的变化。英伟达的困局告诉我们:当科技被绑上地缘政治的战车,企业的妥协只会加速自身的衰落;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风浪中站稳脚跟。
RTX6000D的遇冷,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当中国科技企业不再需要“特供版”,当本土芯片能够撑起AI发展的天空,那时的中美科技博弈将是另一番景象——而英伟达,不过是这场变革中一个迟到的醒悟者。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硬核经探,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