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清远市清城区保利天汇熙园小区泳池内发生一起悲剧,一名7岁女童疑似被排水口吸入不幸身亡。9月5日,清远市清城区应急管理局表示,该事故导致一名7岁小女孩死亡,事发后,当地已与家属沟通并开展善后工作,政府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网传监控视频显示,三个小孩在泳池里玩耍时,其中一个孩子突然消失在视频中,另外两个孩子试图施救。随后,家长、小区保安和泳池安全员赶来,但未能找到失踪的孩子。另一段视频显示,消防人员挖开泳池边的路面进行救援,最终找到了失踪的小女孩。
排水口“吸人”事件并不罕见。今年类似意外已发生多起,不少游泳者因此受伤或失去生命。例如,安徽阜阳一游泳健身馆内,一名孩童因触摸排水口而手掌被卡;西双版纳一家酒店水上乐园中,一名6岁女童被排水口吸住左大腿,最终抢救无效离世。
一名游泳馆教练解释,游泳池均会安装水循环系统,为保证水质达标,水循环系统平时24小时不间断工作。排水口的多少和游泳池的大小有关,通常直径不会超过20厘米。为减小排水时的吸力,排水口上会安装格栅盖板或金属防护罩等,且营业期间不会进行大体量换水。不少孩子游泳时不知道排水口的潜在风险,有的还会将脚踩在排水口上休息,或是为了好玩感受吸力,需要家长和安全员多加提醒。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师陈雷分析,儿童被泳池排水口吸住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泳池回水口数量不够,水流速度特别高;另一种情况是格栅盖板掉了,导致被吸住。业内人士指出,一些露天游乐场所或较老的场馆采用顺循环模式,即泳池的排水口在池底,经过砂缸过滤后再通过池壁或底部的进水口补给,形成正方向循环,在排水口处形成一定吸力。新建的大型泳池大多采用逆循环模式,注水口在池底,从下往上注水,相对安全。
根据相关规定,竞赛和训练用游泳池、团体专用游泳池应采用逆流式或混合流式的池水循环方式,而露天游泳池宜采用顺流式池水循环方式。不论采取哪种循环方式,给水口应设置格栅护盖,且格栅空隙的水流速度也应符合相关规定。
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业内人士建议,有人被排水口吸住时应第一时间关闭排水口的水阀,并向泳池边的安全员或工作人员求助。游泳时要选择正规或新开的泳池,最好周围有一圈排水格栅,一般就是逆循环泳池,避免遇到“吸人黑洞”。家长带孩子游玩时,要询问或观察排水口位置和数量,尽量远离排水口,戴好泳帽,避免头发被吸入管道。对于泳池方而言,安全栅栏缝隙要尽可能小,不能使用铁丝网等易变形材料;在运行过程中,要做好安全排查,每个排水口附近需有明确标识和专人看守,避免游客下水接近。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极目新闻,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