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不到一周,李女士就为儿子的头发折腾了好几回。她的孩子今年读初二,尽管孩子的发型“前不及眉、侧不过耳”,学校仍认为不合格。每年九月开学季,类似的情景在全国多地上演。男生必须留“板寸”,女生得做到“前不遮眉、后不过领”。这场年复一年的“头发拉锯战”引发了关于纪律、个性和审美的讨论。
全国多地中学在开学前陆续发布了“发型令”,对男女生的发型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平度市中庄中学微信公众号发布仪表规范,要求男生不留长发、不剃光头、不染发、不烫发、不理奇异发型,做到前不到眉、侧不及耳、后不过颈;女生不染发、不烫发、不披头散发,做到前额刘海不及眉、头发不遮掩眼睛或脸部,过衣领的头发必须扎起。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也对学生仪容仪表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男生不留长发,前不遮眉、侧不过耳、后不过颈,发长不超过手指宽度,不使用发胶,不梳怪发型;女生两侧头发不遮耳,刘海不遮眉,过肩长发须扎起,不披头散发。河南鹤壁市浚县第一中学则要求男生留平头或短发,女生留齐耳短发,并配有“学生标准发型”示意图供参考。
对于这些规定,浚县第一中学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如果不加规范,有些学生会弄些奇怪的发型、染烫头发,没有一点学生样儿。学校表示,此规定是长期形成的制度,初衷是规范行为、提升学习主动性和提高学生的精气神,并请家长理解和放心。这番解释道出了许多学校的共同心声。
然而,在家长端,“发型令”引来不少争议。李女士的孩子两次剪发才勉强“过关”,她感到难以理解。许多家长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类似的困惑,认为正常发型不会影响学习,但学校却要求达到非常严格的短发标准。一位家长发帖描述了自己夹在学校与孩子之间的两难处境,既要努力符合学校硬性规定,又要安抚抗拒的孩子,倍感无力。这条帖子引发了许多网友共鸣,许多人感叹为了头发问题耗费过多精力,让孩子和家长生不完的气。
不过,也有部分家长支持学校统一学生发型的规定,认为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纪律性、集体归属感和学生身份认同,让学生多点心思放在学习上。
教育专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应试目标,通过压抑个性确保学生对考试的专注。但他质疑这种做法的实际效果,认为只有让孩子的天性与能力得到充分成长和发展,其学业表现才能达到最佳状态。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则认为,学校制定发型等仪容规范的关键在于充分听取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意见,避免苛刻、过分的要求,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不必要的争议,找回教育的从容与温度。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搜狐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