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虎跳峡"不明生物"引热议,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林麝。这种珍稀物种能在近乎垂直的岩壁间灵活跳跃,其分泌的麝香自古被视为"软黄金",1克黑市价超500元。专家提醒:我国6种麝均属保护动物,种群恢复缓慢,公众认知亟待提升。
近日,一段拍摄于云南虎跳峡景区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视频中,一只体型中等、毛色灰褐的动物在峡谷间敏捷穿行,其矫健的身姿和独特的形态让不少网友惊呼“发现不明生物”。随着视频热度的攀升,当地林业部门迅速介入调查,最终确认这只引发猜测的动物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麝。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多样性,更折射出公众对野生动物认知的不足与科普工作的迫切性。

9月10日,网友发布的15秒短视频记录下一只形似小鹿的动物在虎跳峡陡峭岩壁间跳跃的场景。画面中,该生物耳部尖长、四肢纤细,背部有明显的浅色斑点,行动时臀部白色毛发尤为醒目。由于拍摄距离较远且动作迅捷,部分网友根据其“能攀爬近乎垂直岩壁”的特点,猜测可能是未被记录的物种,甚至联想到传说中的“山精野怪”。

事件发酵48小时后,香格里拉市林业和草原局联合野生动物保护站组成专项小组,通过比对视频特征、调取红外相机监测数据,确认该动物为成年雄性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保护站工程师和卫东解释:“麝的后肢比前肢长30%,蹄甲尖锐且能张开,这种特殊结构使其能在陡峭地形灵活移动。”据悉,虎跳峡周边海拔3000-4500米的针阔混交林正是滇西北麝类种群的传统栖息地,2024年普查显示该区域约有林麝60-80头。
这种引发误会的动物实为具有极高生态与经济价值的珍稀物种。成年林麝体长仅80厘米左右,体重约10公斤,其最显著特征是雄性腹部的麝香腺。这种呈囊状的腺体分泌的麝香,在干燥后形成红棕色颗粒,自古被用作名贵中药材和顶级香料。
《本草纲目》记载其能“通诸窍、开经络”,现代医学则证实麝香中的麝香酮具有强心、抗炎作用。正是这种“软黄金”般的分泌物,让麝类长期遭受盗猎威胁——据统计,1克天然麝香在黑市价格可达500元,远超同等重量黄金。
与大众印象不同,麝并非鹿科动物,而是属于麝科麝属的独特类群。我国分布的6种麝(林麝、马麝、原麝、黑麝、喜马拉雅麝、安徽麝)均被列为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它们昼伏夜出,以地衣、嫩枝、苔藓为食,每胎仅产1-2仔,种群恢复速度缓慢。一只成年麝需要3-4年才能性成熟,其活动范围达5平方公里,是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的脆弱物种之一。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葫芦娱乐工作室,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