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开学前,关于教室大扫除的话题总会引起家长们的热议。最近,各地不少家长纷纷吐槽学校要求家长去打扫卫生,而且是强制性的。
8月27日,温州有家长发文称,其孩子所在班级采取轮流制,安排了8名学生参与大扫除,并特别提醒家长需陪同孩子共同完成打扫任务。杭州萧山也有家长发帖称,开学之际收到老师的通知,教室需要打扫,有时间的家长可以接龙报名,也可以选择请保洁阿姨来做。还有班级家委会提倡家长去打扫卫生,如果家长去不了,那就众筹班费请保洁来干。
这种现象已经持续多年,几乎成了开学的标配。家长们在群里经常看到“请家长们自愿到校打扫教室”的通知。更离谱的是,有些学校连清洁工具都不提供,全让家长自备。这显然不是真正的自愿,而是道德绑架。家长们不得不请假、翘班,蹲在地上刷地板、擦玻璃、洗厕所,忙得满头大汗。没时间去的家长只能花钱请人打扫。比如杭州有家长花500多元找保洁阿姨,保洁阿姨甚至要靠人脉才能约到。
有的家长为了表现积极,希望老师多关心自己的孩子,会主动承包全班清洁工作,导致其他家长不得不更加努力,形成内耗。这种情况和强制护学岗类似,不管家长有没有时间,都硬逼着家长来干。好一点的学校会花钱请专业清洁公司,再不济也会让学生自己打扫,但现在很多学校却把这项任务完全推给家长。
对此现象,新京报官媒发文批评,认为学校应该回归教育本真,做到以下几点:学校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清洁问题纳入职责范围;教育部门要明确禁止将学校任务转嫁家长;学校需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班级日常维护。
确实,现在的学校教育环境和方式与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80后90后那时候开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劳动,男生搬桌椅,女生擦玻璃,大家分工合作,把教室收拾得干干净净。谁也不会抱怨,反而觉得这是新学期大家都应该一起做的事情。那一刻,大家意识到这是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需要齐心协力维护。
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在家也不用怎么干活。就连新学期孩子们走进学校,什么都不用干,直接享受家长的劳动成果。久而久之,孩子们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生活干净舒适是别人替他们安排的。这样长大的孩子怎么会懂得责任,怎么会体谅别人的辛苦?
老师也不容易。老师是来教书育人的,不是来打扫卫生的。如果学校没有承包卫生任务,总不能让老师自己干吧?老师可以带头号召同学们一起来做卫生。但有时老师带着孩子做些劳动,会被个别家长举报,那些家长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吃点苦。老师为了迎合学生和家长,不敢严格要求,不敢批评。学生缺少了磨练,失去了自律,丢掉了从劳动中获得的责任感。
其实有时候是我们成人把所有的脏活累活都替他们包办了,孩子被捧在手心。久而久之,他们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打扫教室是孩子们很好的一次劳动机会,不管是老师还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应该剥夺这个机会。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明白教室的整洁有他一份功劳,班级的秩序有他一份责任,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挺直腰板,成为一个真正有担当的人。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搜狐,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