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景区惊现‘玉虚宫’同款卫生间,白玉飞檐仙气十足,游客笑称‘哪吒来了都要找甘露房’。设计师耗时8个月20次改稿,将《封神演义》神话场景搬进现实,引发‘实用与艺术’的热议,更带动景区客流暴涨。网友戏谑:‘在仙境如厕的仪式感,可不是天天都有!’
在浙江湖州的一处景区内,一座造型独特的卫生间近日意外走红网络。这座卫生间高度还原了神话传说中“玉虚宫”的造型,白玉色的外观、精致的浮雕纹饰、飞檐斗拱的设计,让游客仿佛穿越进了《哪吒》电影的场景。不少游客调侃道:“这哪是厕所,分明是修仙圣地!”“哪吒来了都要问一句:甘露房在哪儿?”这一设计迅速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话题更是冲上热搜榜。

这座卫生间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玉虚宫”。玉虚宫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场所,相传为元始天尊的道场,在《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设计师通过白玉色的外墙、仿古的屋檐和斗拱结构,以及门楣上的浮雕纹饰,将神话中的场景具象化,营造出一种仙气缭绕的氛围。甚至连卫生间的标识也采用了古风设计,以“甘露房”代替传统的“卫生间”字样,细节之处尽显匠心。

游客们的反应可谓两极分化。有人赞叹这是“景区厕所的天花板”,认为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还能传播传统文化。一位带着孩子游玩的家长表示:“孩子一看到就兴奋地喊‘玉虚宫’,还问我里面是不是住着神仙。这种设计能让小朋友对神话故事产生兴趣,挺有意义的。”而也有部分游客提出质疑,认为卫生间功能应以实用为主,过于华丽的装饰可能造成清洁维护的难度,甚至有人笑称:“在这上厕所会不会有心理压力?怕亵渎了神仙。”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座卫生间的设计确实突破了传统公共设施的框架。飞檐斗拱的屋顶结构并非简单装饰,而是严格按照古建筑法式制作,檐角的仙人走兽雕塑栩栩如生;墙面采用仿汉白玉的环保材料,既保留了石材的质感,又避免了天然大理石的成本问题;门扇上的浮雕选取了《山海经》中的祥瑞图案,每一处细节都经过文史专家考证。设计团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整个项目历时8个月,仅设计方案就修改了20余稿,力求在功能性、艺术性与文化性之间找到平衡。

景区管理方表示,这座卫生间的造价确实高于普通公共设施,但并非网传的“天价”。其建设初衷是为了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让游客从入园开始就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事实上,这种创新设计已经显现出引流效果——不少游客专程前来打卡,带动了景区整体客流量的增长。景区还计划在周边增设神话主题的互动装置,形成完整的文化体验动线。

业内专家对此现象给出了专业解读。旅游规划学者指出:“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景区设施的文化附加值越来越被重视。优秀的公共设施设计能成为‘隐性解说员’,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而建筑评论家则认为:“这种设计打破了公共卫生间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证明实用设施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品。关键在于如何把控尺度,避免过度设计导致功能失衡。”

社交媒体上,网友们脑洞大开地展开了二次创作。有人将卫生间照片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截图拼接,配文“师尊,弟子内急”;有动漫爱好者绘制了Q版元始天尊使用卫生间的搞笑漫画;更有摄影爱好者专门在夜间拍摄,利用灯光效果让建筑更显神秘色彩。这些自发传播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形成现象级传播。

从更深层次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代文旅产业的两个重要趋势:一是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接受度极高,当神话IP遇上现代设计,能够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二是公共设施正在从“隐形服务”转向“显性体验”,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新窗口。类似案例在全国已有多处,比如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唐风厕所”、杭州良渚文化村的“考古主题洗手间”等,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当然,争议声音也值得关注。有市民建议,在追求设计感的同时不应忽视基础功能,比如增加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等配套;还有意见认为,此类特色建筑应该适度推广,避免各地盲目跟风造成资源浪费。对此,景区方回应称已收集相关建议,将在后续项目中优化完善。
这座“玉虚宫卫生间”的走红并非偶然,它是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一次成功尝试。当游客按下快门的那一刻,神话传说与现代生活产生了奇妙的连接。或许正如一位网友的留言:“好的设计就是能让平凡的生活瞬间变得有仪式感——毕竟,在仙境里‘方便’,这种体验可不是天天都有。”这种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幽默感的创新,正是当代中国文旅产业蓬勃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葫芦娱乐工作室,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