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果然来源于生活!"山东威海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再现《人民的名义》"丁义珍式窗口",患者被迫蹲地沟通。院方回应暴露服务意识缺位,全国多地类似案例折射公共服务形式主义顽疾。人民日报曾警示:每一个这样的窗口,都是干群间的无形隔膜。
8月24日,一段拍摄于山东威海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的视频引发网络热议。视频中,一名男子蹲在地上,身体前倾趴在低矮的窗口前,与检验科内戴口罩的医护人员艰难沟通。这一幕迅速让人联想到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设计的"丁义珍式"窗口,网友纷纷留言:"艺术果然来源于生活""呼叫'李达康书记'来整改"。

"丁义珍式窗口"这一概念源于2017年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剧中,光明区信访局窗口被刻意设计得低矮狭窄,来访群众不得不弯腰屈膝,以极不舒适的姿势与工作人员交流。这种充满权力傲慢的设计,在剧中被作为官僚主义作风的典型象征。令人意外的是,艺术创作中的讽刺情节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对应案例。

事件发酵后,记者于8月25日联系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工作人员解释称窗口设计是"医院统一规划",强调"患者不需要蹲着交流,隔着玻璃也能听清声音"。而院办人员的回应更显官僚:"不仅我们一家,当时就这样改装的"——这种推诿式的答复,暴露出公共服务机构对用户体验的漠视。值得肯定的是,门诊部工作人员当天即承认设计存在"缺乏人性化考虑"的问题,并宣布将加装对讲机解决沟通障碍。院方解释,特殊设计源于检验科需要防止标本洒落,但承认"就这一个窗口存在此类问题"。

纵观全国,"丁义珍式窗口"现象屡见不鲜。郑州某医院抽血窗口迫使患者"扎马步"操作,湖南某政务中心让办事群众"练深蹲",这些案例共同折射出公共服务领域的形式主义顽疾。极目新闻的评论一针见血:此类设计反映的是服务意识的严重缺位。事实上,符合人体工学的窗口高度、配备基本座椅这些细节,不仅体现对服务对象的尊重,更是缓解医患矛盾的润滑剂。
深入分析这种现象的根源,首先暴露出公共服务设计中的"管理者本位"思维。在规划阶段,决策者往往更关注内部流程便利性,而忽视外部用户体验。威海妇幼保健院"防止标本洒落"的解释,恰恰印证了这种将管理便利置于患者舒适之上的价值排序。
其次,暴露出标准化建设的缺失。医疗建筑虽有专业规范,但对服务窗口的人性化细节缺乏强制标准,导致"将就设计"大行其道。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单位将整改停留在技术层面,如威海院方仅承诺加装对讲机,却未从根本上重构服务理念。
人民日报曾发表《让窗口回归服务》的评论文章,指出:"只要还有一个'丁义珍式窗口',干群间就多一层隔膜。"这道出了问题的本质——窗口是公共服务的第一界面,其设计优劣直接关系到群众对政府效能的感知。河南某医院在舆论监督后,不仅改造窗口高度,更配套等候座椅、叫号系统,这种系统化改进才真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葫芦娱乐工作室,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