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老人将遗产留“干儿子” 法院:无效?网友:事件始末

"九旬老太将房产留给无血缘‘干儿子’,法院调查发现其编造身份、阻断亲情联系,最终判决遗嘱无效。提醒老人勿轻信他人,子女要常关心,机构需加强管理。"...

"九旬老太将房产留给无血缘‘干儿子’,法院调查发现其编造身份、阻断亲情联系,最终判决遗嘱无效。提醒老人勿轻信他人,子女要常关心,机构需加强管理。"

上海九旬老太王老太于2023年11月2日立遗嘱将财产留给无血缘关系的“干儿子”,8月23日长宁法院判定遗嘱无效,要求老刘返还20余万元存款。‌‌

老人将遗产留“干儿子” 法院:无效?网友:事件始末

上海九旬老人王老太将遗产留给无血缘关系的“干儿子”老刘,但法院最终判决遗嘱无效,并要求老刘返还存款。

一、事件的核心信息概要:

案件当事人:王老太(被继承人)、老刘(自称"干儿子",无血缘关系)、小林(王老太孙子)、大林(王老太儿子,已故)及其他子女。

争议遗嘱:2023年11月2日订立,两名律师见证,称财产由"大儿子老刘"继承(主要财产为遵义路房产)

老刘主张:自称因给王老太治病被认"干儿子",共同生活;称王老太与子女关系不睦,子女不尽赡养义务.

家属(小林)主张:奶奶原由父亲大林照料,后送养老院但仍定期探望;2019年底被老刘以"去山东探亲"为由接走后失联;王老太2014年有公证遗嘱将房产留给孙子小林.

法院调查关键发现:老刘编造身份(如谎称是国际维和部队人员);人为阻断王老太与家人联系;延迟救治王老太;擅自处理存款(20余万)及骨灰(撒在山野)。

法院判决理由:遗嘱形式合法但立遗嘱动机受欺诈(老刘行为导致王老太误认为子女不赡养),非真实意思表示。

最终判决:遗嘱无效;老刘返还20余万元存款;房产按2014年公证遗嘱由小林继承;存款由在世子女及小林法定继承。

法院建议:向养老院和律所发出司法建议,加强老人离院管理和遗嘱见证审核。

老人将遗产留“干儿子” 法院:无效?网友:事件始末

二、法院为何判决遗嘱无效?

此案中,法院判决遗嘱无效的核心在于,虽然遗嘱在形式上是合法的(有两位律师见证),但立遗嘱的动机(原因) 受到了欺诈污染,并非老人的真实意愿。

法官调查发现,老刘通过编造身份(如谎称自己是国际维和部队人员)博取王老太的信任与同情,同时人为地切断了王老太与家人的联系,使王老太误以为自己的子女和孙子对其不闻不问。这种欺诈行为导致王老太在立遗嘱时产生了“动机错误”,即如果她知道真相,很可能不会立下这样的遗嘱。

老人将遗产留“干儿子” 法院:无效?网友:事件始末

三、如何预防此类问题?

这个案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

对于老年人:处置重要财产决定前,多与子女、亲属沟通,勿轻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

对于子女家属:要常关心老人,特别是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应经常联系、定期探望,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和交往人员。

对于相关机构:养老机构应完善老人外出、离院的流程,防止老人被诱骗;律师事务所在进行遗嘱见证时,应仔细核实当事人之间的亲属关系,对异常情况保持警惕。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热点追踪巴巴,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nwhw.com/news/937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