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李嘉诚计划将自己的“发财屋”——香港深水湾道79号豪宅打折出售,估价65亿港元,售价50亿港元。李嘉诚连香港“婚房”也打算卖了 加快甩卖国内项目!李嘉诚加快了国内项目的出售步伐。
2025年7月,香港楼市被一记重锤砸出水花——李嘉诚家族旗下长江实业以“40万港元起”的噱头,向香港买家集中抛售大湾区惠州、中山、广州、东莞四城共400套住宅。其中东莞海逸豪庭的别墅单价从2023年峰值6.8万元/平方米骤降至1.8万元,价格惨遭“腰斩”;惠州泷珀花园部分房源单价跌破9000元/平方米,较高峰期跌幅近40%。
几乎同时,另一则消息在香港地产圈悄然流传:李嘉诚位于深水湾道79号的婚房老宅以50亿港元挂牌出售。这栋1963年以63万港元购入、见证家族兴衰的堡垒式住宅,较市场估值直降15亿港元,折扣力度高达23%。
清仓加速度:从内地到香港的资产切割
李嘉诚此次抛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急迫性:
大湾区“骨折价”甩卖:惠州项目51平方米精装房总价仅44.3万元,相当于香港同面积房产的首付。开发商更配套跨境巴士服务,便利港人“抄底”。
捂盘23年的北京豪宅割肉:朝阳区御翠园项目单价从15万元跳水至7万元,降幅超百万。该地块2001年楼面价仅1750元/平方米,即便七折抛售仍获利40倍。
香港本土阵地失守:除婚房外,洪水桥等项目降价幅度达32%,新界部分新盘单价低至4000港元/平方英尺,较周边二手市场折价30%。
这场抛售潮背后,是长实集团在内地市场的全面萎缩——2024年其内地销售额暴跌87%至35亿港元,土地储备仅剩557万平方米,为近年最低水平。
十年撤退路:2500亿港元套现图谱
此次资产抛售绝非孤立事件,而是李嘉诚长达十年战略转移的延续:
2013年,26亿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71.6亿转手上海东方汇金中心;
2016年,200亿天价抛售上海陆家嘴世纪汇综合体;
2022年,大连西岗项目、上海世纪盛荟广场再套现超60亿元。
据统计,其家族累计从内地和香港套现逾2500亿港元,超六成资产已转移至欧洲及东南亚。2025年更储备1800亿港元加速布局欧洲能源、东南亚基建及氢能科技。
老宅割爱的隐喻:家族与香港的情感切割
深水湾道79号老宅承载着特殊意义:
家族历史见证:1963年购入后作为婚房,经李泽钜绑架案改造为配备安全房的四层堡垒;
“永不出售”承诺:李嘉诚曾公开表示此宅将永久保留;
政商纽带断裂:长子李泽钜2025年黯然退出香港特首顾问团,成为唯一出局的商界代表。
当象征根基的祖宅进入交易市场,其传递的信号远超商业范畴——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撤离,更是情感认同的抽离。
巴拿马港口争议:商业逻辑触碰战略红线
2025年3月,长和集团拟将全球43个港口(含巴拿马运河关键节点)以228亿美元售予美国贝莱德财团。这笔交易因涉及全球6%海运贸易通道控制权,引发轩然大波:
中方启动反垄断审查,外交部严正表态反对“经济胁迫”;
香港《大公报》斥责“糊涂至极,形同资敌”;
最终长和被迫引入中远海运持股30%以挽救交易。
当资本腾挪触碰国家战略底线,李嘉诚遭遇了十年撤退路上最强烈的阻击。
资本食利模式:囤地魔术与时代终结
纵观李氏商业帝国,其内地盈利密码始终围绕“低价囤地+长线开发”:
东莞海逸豪庭:1999年拿地成本5000元/㎡,腰斩价仍净赚38亿;
广州逸翠庄园:2012年楼面价157元/㎡,售价达成本76倍;
北京御翠园:捂盘23年,地价涨幅超50倍。
这种被《经济学人》批评为“阻碍城市更新的食利模式”,在土地红利消退与政策监管趋严的当下正走向终结。当传统套路难以为继,清仓套现成为必然选择。
97岁的李嘉诚站在资本迁徙的终局。从大湾区五折抛售到婚房割爱,从巴拿马港口风波到政商舞台出局,这场持续十年的资产大迁移已超越商业范畴。当巴菲特箴言“永远不要做空你的祖国”在动荡时局中反复回响,李氏家族以教科书级的资本避险术完成转身,却也留下一连串关于商人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叩问。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但历史终将记录:谁在风暴来临前扬帆远遁,谁又选择与土地共命运。
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本文来自于头条号作者:雨露,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