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绿变变(id:gsdqd1027)
何镜堂院士设计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因为造型酷炫被网友称为中国人自己的古根海姆,这个建筑坐落于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畔三江交汇处,是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地标。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
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担纲设计,总建筑面积 14.45 万平方米,总投资约 14.5 亿元,于 2020 年 10 月动工,2024 年 4 月 28 日竣工验收并正式启用,同年 “五一” 假期向公众开放。
设计以 “文化巨轮、时光拱廊、鹅潭写意、云山艺境” 为核心理念。何镜堂团队将珠江航运文化与岭南地域特色深度融合,通过近 360 米的横向长轴建筑体型,塑造出一艘停靠在珠江岸边的 “文化巨轮” 意象。
建筑主体从江岸向后逐渐抬升,形成 30 米、50 米、80 米的三级天际线变化,白色冰裂纹釉面陶瓷板与玻璃幕墙构成的外立面,在阳光下呈现出波光粼粼的视觉效果,既呼应珠江水韵,又隐喻岭南陶瓷文化通过 “海上丝绸之路” 走向世界的历史脉络。
建筑底部设计了宽 60 米、高 10 米的架空公共广场,将原本阻隔江岸的马路纳入建筑体系,使市民可直接从广场步行至珠江边的亲水栈道和白鹅潭大舞台,实现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无缝衔接。
三馆既独立又互联:东部的广东美术馆高 78.5 米,地上 11 层,展陈面积 2.5 万平方米,采用浅色墙面与通高展厅设计,最大化凸显艺术品的视觉张力;西部的非遗馆以 5 层体量呈现,展陈面积 1.04 万平方米,通过传承工坊、专题展厅等空间设计,还原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场景
中部的文学馆高 52.3 米,以阅读、研究、互动为核心功能,地下两层设置古籍修复室与数字文献库。三馆通过 “时光拱廊” 相连,廊桥内设置观景平台与屋顶花园,市民可在此俯瞰三江六岸的城市景观。
项目区位优势显著,地处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核心区,拥有 560 米长的临江景观面,与沙面岛、太古仓码头、白天鹅宾馆等历史地标隔江相望,又与珠江新城的广州塔、广东省博物馆等现代建筑形成南北呼应的城市文化轴线。周边配套完善,芳村码头、公交首末站及规划中的轨道交通线路,构建起水陆立体交通网络,使艺术中心成为串联大湾区文化资源的重要节点。
你们觉得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设计的如何呢?欢迎留言评论区!
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