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发臭的虾仁炒蛋,揭开了上海50万学生午餐供应商背后的资本迷局。9月23日晚,上海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和教育委员会联合通报,指出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并控制相关人员。当晚,上海绿捷发布道歉声明,对涉及“发臭虾仁炒蛋”事件的学生和家长表示歉意。
这家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覆盖上海500多所学校的配餐企业,其复杂的股权链条最终指向了新希望集团及其创始人刘永好家族。目前,新希望集团及刘永好家族均保持沉默。
事件最初发生在9月15日,当时有上海学生的家长反映学校午餐中的虾仁炒蛋“发臭”或“有沙”。通报显示,当天上海绿捷派驻静安区某小学的经理孙某某发现三箱解冻焯水后的虾仁中有一盆(约18公斤)存在虫类异物。问题被逐级上报至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张某某随后指令对供应给全市211所学校(含分校区)的虾仁原料及相关菜品全部下架并就地销毁。然而,在通知过程中,已有50所学校在学生午餐时间供餐。同日,上海徐汇、普陀、闵行等多所中小学的学生反映午餐中的“虾仁炒蛋有臭味”,部分学生食用后出现不适。
对此,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要求总经理董某某对外统一宣称下架原因是“虾肠外溢,有泥沙”,刻意隐瞒了发现虫体的真实情况。与此同时,学生家长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反映问题,事件关注度迅速上升。
9月18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深夜发布通报,表示已关注到相关情况,并对涉事菜品留样进行送检,承诺将在一周内公布检测结果。9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详细调查通报,经检测,涉事进口冷冻南美白虾虾仁的挥发性盐基氮、磷酸盐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未检出致病菌。但市场监管部门指出,企业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瞒报行为已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目前库存涉事虾仁已全部封存,市级联合工作组已入驻企业,由市属国企临时接管确保校园供餐稳定。
上海绿捷成立于2014年,成立仅三年至2017年,已跻身上海学生午餐配送领域头部企业,服务331所中小学,每日供应36万份营养午餐。这一规模到2024年持续扩容至500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日供餐量攀升至50万份。进入2025年,其在上海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仅8月单月便成功中标27个项目,涵盖多所院校。截至目前,上海绿捷2025年累计中标项目已达84个。
2018年9月,澳大利亚食品加工巨头Kilcoy Global Foods通过其旗下公司Green Express Foods, Ltd.以约1.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上海绿捷100%股权的收购。此次收购后,KGF成为绿捷的直接控股股东。而KGF正是2013年由厚生资本和刘永好联合创立的企业。KGF的第一大股东为刘氏家族信托(Ananta信托),持股45.44%,为第一大股东。刘永好女儿刘畅为Ananta信托的委托人和保护人。
收购上海绿捷也让KGF的纯利大幅增长。2017-2018年,KGF总收入从8.497亿美元增至10.715亿美元,净利润从0.52亿美元增至1.16亿美元。不过,KGF并未成功在港股上市,2025年6月,KGF又向美股递交了《招股书》,如果成功上市,KGF将成为刘永好家族第七家控股的上市公司。
刘永好出生于1951年9月,创业和发家之路非常精彩。1982年,他与三位兄长辞去公职,到四川成都新津县农村创业,从种植和养殖起步。1995年四兄弟和平分手,解决了刘氏家族企业模糊的产权归属问题。同年,刘永好组建了新希望集团并任董事长。1996年,新希望集团涉足金融行业,发起组建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投资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民生银行。1998年成立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刘永好辞任新希望董事长,年仅23岁的女儿刘畅接班。如今,新希望集团在全球拥有分子公司超过600家,员工超10万人,2024年销售收入超2600亿元人民币。
截至目前,新希望集团旗下已有六家上市公司。如果KGF能够成功在美股上市,将成为刘永好家族的第七家上市公司。刘永好家族也因此连续22年蝉联胡润百富榜四川首富。近三年,六家上市公司受行业周期、战略调整及外部环境等影响,业绩表现呈现显著分化。核心上市公司新希望2022年受生猪价格低迷及饲料成本上涨影响,净利润亏损14.61亿元,2023年生猪行情回暖带动业绩扭亏,净利润2.49亿元,营收微增0.14%至1417.03亿元,这一趋势在2024年得以延续,尽管营收同比下降27.27%至1030.63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90.05%至4.74亿元。
相比于六家上市公司业绩的不稳定和分化,正在IPO的绿捷母公司KGF的业绩则一路向好。2023年、2024年,KGF的总收入从18.707亿美元增至2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净利润从2023年的3470万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6040万美元,增幅为74.1%。毛利率由2023年的8.4%扩张至2024年的10.6%。
此次事件发生后,教育部门宣布将扩大家长陪餐范围,将学生和家长满意度纳入招投标合同约定条款。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要求企业必须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餐食加工过程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校园配餐牵动着万千家庭的“舌尖安全”。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凤凰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