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犁铧翻出千年国宝:陕西老农一锄头“挖开”盛唐秘藏

地里长麦子养人,地下藏历史养魂。65岁老农一犁翻开盛唐秘辛:217件唐代珍宝重现人间,龟钮金印印证皇室传奇,完好茶具凝固千年贵族生活,这片麦田正改写我们对唐朝的认知。...

地里长麦子养人,地下藏历史养魂。65岁老农一犁翻开盛唐秘辛:217件唐代珍宝重现人间,龟钮金印印证皇室传奇,完好茶具凝固千年贵族生活,这片麦田正改写我们对唐朝的认知。

犁铧翻出千年国宝:陕西老农一锄头“挖开”盛唐秘藏

渭北高原的春日晌午,65岁的王拴虎像往常一样驾驶拖拉机在自家麦田耕作。突然"咣当"一声巨响,犁铧被硬物卡住——刨开的黄土里竟露出一角泛着幽光的金属。这个看似平常的农耕瞬间,意外揭开了埋藏千年的盛唐秘辛:经文物部门抢救性发掘,这里出土了包括鎏金龟钮银印、嵌宝石铜镜在内的217件组唐代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19件之多。

最令专家震撼的是那枚拳头大小的金印。印钮呈龟形,底部篆刻"晋昌郡王章"五字,与《新唐书》记载的唐玄宗二十二子李璘封号完全吻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明指出,这批文物填补了唐代宗室管理的实物空白:"特别是这套完整的银胎鎏金茶具,连茶碾子里的残渣都保存完好,堪称唐代贵族生活的立体标本。"

出土现场呈现反常的"时间胶囊"状态。文物分层码放在2米见方的夯土坑中,上层兵器,中层礼器,底层生活用具,这种精心排列暗示着仓促却有序的埋藏。咸阳市考古队队长周建军分析,可能与安史之乱期间皇族南逃有关:"当时关中贵族常把珍宝埋作标记,但这批文物的规格远超寻常窖藏。"X光检测显示,未开启的鎏金银盒内或有绢本文书,或将改写对唐代宫廷仪制的认知。

王拴虎的发现流程成为文物保护典范。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老农立即停耕报警,并守在田埂上直至文物部门抵达。国家文物局特颁授其"文物保护特别贡献奖",奖金20万元。站在自家麦田前,他朴实地说道:"地里长麦子养人,地下藏历史养魂,咱庄稼人懂这个理。"如今这片麦田已被划为临时保护区,待到秋收后将继续进行考古勘探。

黄土层下永远藏着意想不到的历史剧本。正如那枚金印龟钮望向的方向——东去三十里就是唐顺陵,而文物埋藏处恰在唐代官道遗址旁。这次偶然发现不仅让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变成立体实物,更提醒着我们:在中华文明孕育之地,每寸泥土都可能封印着等待苏醒的记忆。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成哥看世界,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nwhw.com/news/1514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