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各地中学纷纷发布“发型令”,引发了广泛讨论。有家长反映,即便孩子的发型已经符合“前不及眉、侧不过耳”的标准,学校仍认为不合格,需要反复修剪才能通过。
学校表示,“发型令”是长期制度,旨在避免学生染烫奇怪发型,保持学生应有的形象。支持者认为,具体要求有助于确保规定不流于形式。大多数家长理解学校的严格规定,认为这对孩子有益,减少了他们每天花在打扮上的时间。
然而,近年来反对严苛“发型令”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一些家长认为,学校虽然出发点良好,但过于苛刻的要求,如男孩必须留寸头,导致孩子频繁理发。许多家长呼吁对学生仪容仪表的要求应与时俱进,考虑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不宜过于苛刻,同时兼顾美感。
厦门各高中对女生发型的要求相对宽松,多数学校允许女生长发及腰,只要扎起来即可。例如,厦门一中和双十中学的具体要求如下:男生不留长发,建议寸头,做到前不及眉、旁不遮耳、后不过颈;女生可留运动短发或扎马尾辫,短发要求前不及眉,后不及领,长发须扎成马尾辫,刘海前不过眉、侧不遮耳。
秋季开学时,厦门不少学校放宽了对学生发型的要求。例如,部分中职学校将男生的发型要求从寸头放宽到二指长度。高中学校中,只有厦门外国语学校仍要求女生短发,但条件已有所放宽。
中国新闻网评论认为,过于严苛的“发型令”可能是舍本逐末、小题大做。学校应更多关注教育教学,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差异,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限制学生。
文汇时评则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爱与尊重,而非生产整齐划一的产品。发型规范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个性与规则的关系。因此,更值得反思的是如何在尊重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强制统一发型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一种传统的“服从式”教育观念,这种管理方式服务于应试目标,通过压抑个性确保学生专注于考试。他质疑这种做法的实际效果,并提出只有让孩子的天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学业表现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对于学校的“发型令”,你有哪些经历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