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多名网友发现隐翅虫。专业人士提醒,遇到“黑红相间”的毒隐翅虫时不能拍打,严重情况下需及时就医。
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属于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毒隐翅虫属。这种虫子长得像蚂蚁,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鞘翅很短,腹部全裸,乍看像没有翅膀,因此得名“隐翅虫”。虽然隐翅虫不咬人,但其体内含有强酸性的毒液,对皮肤具有腐蚀性。拍打或捏碎它们时,体液接触皮肤会引起烧灼感、痒感及剧痛,导致皮损呈片状、条索状、点状红斑,伴有密集的丘疹、水疱或脓疱,引发隐翅虫皮炎。遇到这种虫子时,不要打死它,只需用嘴吹走即可。
隐翅虫体内含pH值1~2的酸性液体,与普通浓度盐酸相近。隐翅虫皮炎的发生与灯光和防蚊设施有关,日光灯多高于白炽灯,无纱门纱窗多高于有纱门纱窗。患者皮损的轻重与皮肤组织差异和抵抗力强弱有关。预防隐翅虫最有效的方法是关好房间的纱门纱窗,防止其进入室内。
如果发现皮肤有异常红斑、水疱或明显灼痛感,应尽早到皮肤科就诊,避免因继发感染引起损害加重。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新浪财经,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