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津多个区域出现隐翅虫。这种黑黄相间的小虫看似不起眼,却含有腐蚀性毒液,被称为“飞行的硫酸”。根据网友反馈,天津河西、北辰、东丽等多个区域都发现了隐翅虫的踪迹。它们体型微小,通常不足3毫米,尾部带刺,部分足为黄或黑色。隐翅虫也被称为“影子虫”、“飞蚂蚁”,不仅有毒性体质,而且有热搜体质,不少人曾中招。
隐翅虫每年6月到9月的雨后是活跃期,尤其夏末秋初为高发期。它们在有杂草、潮湿的地方生存,天气越热,活动越频繁。隐翅虫体内含pH值1-2的酸性液体,属于强酸范围,与普通浓度盐酸的pH值相当。平时生活中常用的洁厕剂,pH值也只是2左右。隐翅虫不会主动叮咬人类,但拍打、压碎或搓揉虫体时,毒汁会溢出,粘染皮肤和手,导致皮肤受害。
接触隐翅虫毒液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如条索状、点状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甚至灼痛、瘙痒等症状。如果沾到眼睛,会灼伤结膜、角膜,不及时治疗可能失明。若沾到外阴,会导致明显肿胀,反应剧烈或范围较大的还会有发热、头晕、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临床数据显示,拍打虫体可使皮损面积扩大3到5倍。近期医院接诊患者中92%的皮损集中在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
一旦不小心接触隐翅虫毒液,请立即用肥皂水、苏打水等弱碱性溶液冲洗患处10-15分钟,无条件时可用清水冲洗或冷敷。轻度症状(仅红斑、小丘疹)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或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中度症状(水疱、糜烂)需用硼酸溶液湿敷,配合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若出现大面积皮疹、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
医生建议,隐翅虫皮炎可根据不同症状使用以下药物:红斑处理,使用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抹,每日3-4次,具有止痒、收敛作用;水疱处理,使用红霉素软膏涂抹,每日2-3次,预防细菌感染;灼痛缓解,可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2次,减轻炎症反应;感染预防,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局部涂抹,每日3次;过敏处理,可口服氯雷他定片,每次10mg,每日1次,缓解过敏反应。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张峻岭主任医师强调,隐翅虫皮炎“可防可控”,核心原则是“吹赶、抖落,切勿拍打”。安装纱窗纱门可以阻止夜间活动的昆虫飞入室内,减少人体接触隐翅虫的机会。睡前注意清理床铺上的隐翅虫,骚扰较严重的地区可使用蚊帐。管理室内灯光,避免吸引隐翅虫;夜间关闭非必要灯光。清除房屋四周的朽木、废料、杂草,捣毁隐翅虫的栖息地和滋生场所;不要在室内堆放废旧物品,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户外做好防护,尽量穿着长袖衣裤,避免雨后、清晨黄昏时前往草丛、稻田、菜园等处;到公园、郊区、乡村这些地方,要穿好长袖长裤,随身携带驱蚊水、杀虫剂等。发现隐翅虫落在身上,切勿直接拍打,可用嘴吹走或纸片轻拨移除;也可以用胶带粘住它,或者用纸巾捉走扔掉,但注意不要触碰到毒液。
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受到隐翅虫的伤害。如果发现皮肤有异常红斑水疱、灼痛感明显,应尽早到皮肤科就诊,避免因继发感染引起损害加重。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飞哥说城市,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