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预制菜之争,从情绪到理性的舆论激辩 理性讨论推动行业进步

预制菜之争,从情绪到理性的舆论激辩理性讨论推动行业进步!这次围绕预制菜引发的“罗永浩和西贝之争”最终迎来了戏剧性的结局。9月13日,网红罗永浩发文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我要忙正事了”。同日...

预制菜之争,从情绪到理性的舆论激辩 理性讨论推动行业进步!这次围绕预制菜引发的“罗永浩和西贝之争”最终迎来了戏剧性的结局。9月13日,网红罗永浩发文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我要忙正事了”。同日有消息称,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第二天,西贝老板贾国龙称罗永浩为“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但也表示“我应对方式有错”,改“以后打明牌”。9月15日,西贝发布道歉信,宣布九大整改措施。

预制菜之争,从情绪到理性的舆论激辩 理性讨论推动行业进步

这场舆论大战重要的不是“交战双方”的胜负,而是公共议题讨论从情绪走向理性的进化。网络舆论的情绪化向来饱受诟病,大众参与网络舆论的动力主要来自情绪驱动。罗永浩在这场“大战”中先声夺人,因为他擅长调动舆论情绪。然而,后来的事态发展并没有预想中的“一边倒”。老罗的一些说法受到质疑,比如他晒出的账单被网友指出以北京的餐饮消费水平不算离谱。讨论逐渐转向预制菜的安全性、性价比等问题,从单纯消费争议扩大到餐饮行业、现代食品工业的深度讨论。随着很多专业人士加入,网友们得以从法律、食品安全性、行业现状、市场原理等多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这场“西贝之争”的热点始于老罗吐槽的情绪启动,最终成为涉及行业观察分析、食品工业技术变革乃至行业立法与监管的大讨论,理性度和专业度之高,为近年来罕见。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在此次争论中展现了不同的内容偏好和“站队”倾向,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地域对这一公共议题的认知差异。其中,微博的表现尤为突出,不仅是各种观点、立场碰撞的主战场,也是汇集大量专业知识、理性思考的平台。据统计,截至9月16日上午10时,因“罗永浩和西贝之争”而产生的相关热搜多达180多条,相关话题阅读量也超过40.2亿。

微博网友的关注点集中在预制菜争议、餐饮业透明度等具有公共价值的问题上,整体画风是讲证据、讲逻辑的理性交锋。微博作为起步较早、生态发育成熟的社交媒体平台,其媒体属性强于社交功能。文字表达没有蒙太奇的技巧和美颜滤镜技术,传播力更依赖言之成理的逻辑自洽和言之有据的信息增量。微博的算法推荐机制有利于呈现同一议题的不同意见,更容易形成公共议题的热点并导向深度的严肃讨论。此外,微博用户群体成熟,许多用户是长期在线的资深网民,能够冷静理性地参与讨论。这使得微博平台的公共议题热点往往能深挖议题的公共价值,导向理性讨论。

网友在这次“罗永浩和西贝之争”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展示了国内互联网舆论生态的积极一面。公共议题不会被发明,只会被发现。如果这次争论也成了对西贝的一边倒批评,那么情绪价值满分,但公共价值归零。这次争论不仅深挖出预制菜的公共议题,还推动了餐饮行业的进步。尽管这场大论战还没有解决预制菜的争议,但通过这次理性含量明显提高的大讨论,我们有理由期待下一次争议时,讨论的质量会更高。互联网永远不缺争议,关键在于争议要有价值。网友更多地理性思考,而不是被情绪左右,真理就会越辩越明,网络舆论生态也会越来越好。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冰川思想库,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nwhw.com/news/13632.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