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晚,网友“LIV元宝”发文称,其母亲上午9点外出散步时误踩到化学品氢氟酸,当场无法行走。送医后被确诊为氢氟酸中毒。下午3点开始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停跳,送入ICU后当晚心肺功能衰竭,最终离世。
次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闲林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9月9日,涂某某(女,52岁)在进入闲林中路附近空地时,不慎接触废弃氢氟酸中毒,送医后经抢救无效于2025年9月14日凌晨不幸身亡。公安机关在接警后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生态环境部门已按规范完成现场无害化处置;街道正在全力推进善后处置工作。目前,事发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这起事件让更多人了解到氢氟酸这种极具腐蚀性的剧毒化学品。据专家介绍,它能够穿透皮肤直接侵蚀骨骼,即使及时救治也可能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涂某某从接触到离世仅五天时间,其间经历了极大的痛苦。
如此危险的化学品本应被妥善保管和严格监管,但如今却出现在生活环境,甚至是公共区域之中,没有任何警示标识和安全防护,轻易让一位普通市民接触到并付出了生命代价,令人感到担忧。
网友“LIV元宝”后续又发文称,事发地是一片征收拆迁后未动工的空地,每天有很多人去散步。如果这样的高危化学品始终存在于多人活动的居民区附近,那么踩中剧毒物的不仅是涂女士,还可能是其他人。
我国对于危险化学物品的管理已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从生产、储存、使用到运输、废弃处置,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然而,涂女士的遭遇暴露出某些时候某些角落,这些规章制度未能切实执行。过去的一些新闻报道也显示,一些企业为节省成本将危废视为普通垃圾处理,个别运输者在无人监管路段随意抛洒,甚至存在地下黑市交易链条,让危化品流入非专业渠道。
这些违规操作导致的风险隐患如同一个个致命的“有毒陷阱”,隐藏于日常生活之中,破坏了公众的安全感。因此,针对此事的调查必须果断、高效、严密,追查氢氟酸的来源和责任主体,依法严惩违规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同时,要加大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管力度,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全程可追溯的监管机制,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各地还应开展危险化学品排查专项行动,特别是对城市周边的闲置空地、废弃厂房等潜在危险区域进行彻底检查。
加强公众在危化品方面的安全教育同样必要。很多人既不认识这种危化品,也缺乏相关的防范和急救知识。社区、学校和媒体应当加强危险标识识别和应急处理的科普教育,让大家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
涂女士的离世让人惋惜,希望此次事件暴露出的管理漏洞能够被及时补上。只有当严格的规章制度不再停留在纸上,而是成为切实执行的保护措施,才能避免下一个无辜生命的逝去。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极目新闻,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