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有人以日薪800诱骗大学生拍军用机场 警惕兼职陷阱

萌新避雷:群聊之下风险暗藏新生小李来到校园报到,被拉进了各种微信群和QQ群。他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开学季人员混杂的机会,以“领小礼物”等幌子诱骗新生加群,通过点击陌生链接、扫描二维码或下载不明软件窃取...

萌新避雷:群聊之下风险暗藏

有人以日薪800诱骗大学生拍军用机场 警惕兼职陷阱

新生小李来到校园报到,被拉进了各种微信群和QQ群。他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开学季人员混杂的机会,以“领小礼物”等幌子诱骗新生加群,通过点击陌生链接、扫描二维码或下载不明软件窃取个人信息。小李果断向学院报告,防止更多同学信息泄露。

有人以日薪800诱骗大学生拍军用机场 警惕兼职陷阱

防范潜入手机的“间谍”,不仅关系到个人信息安全,更事关国家安全。大学生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做好个人信息防护,不在非官方渠道下载手机APP,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或压缩文件,不使用不明Wi-Fi。

副本避雷:网络兼职竟是军事窥探

小李在兼职群看到一则“日薪800元招募校园周边地理信息采集员”的消息。联系后,对方自称是某城市规划公司职员,要求小李拍摄学校附近某军用机场外围道路、建筑布局、飞机起降频次,并暗示“照片越清晰,报酬越高额”。小李心存疑虑,想起入学后的国家安全教育,立即向学校保卫处报告。

校园里遇到“轻松兼职”时要多留个心眼。部分境外组织可能以招募“兼职”为名,吸引学生窃取军事基地、科研场所等敏感区域的信息。如兼职过程中遇到要求提供校内涉密信息、测绘敏感地点、收集特定数据的情况,应果断拒绝并向学校或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进阶避雷:出国交流遭遇技术钓鱼

小李赴海外高校交流学习,在一次实验中,外方导师指派其参与“某类重要材料的提纯工艺优化”课题,并暗示小李搜集的中国数据越详细,研究成果越容易发表在顶刊。小李发现该研究涉及我国限制出口的关键技术,而外方实验室的背景资料里出现了某国军方智库的合作标识,于是婉拒了项目合作邀约。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战略矿产等关键领域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关注的焦点,他们常以“学术合作”“科研资助”“刊发论文”之名诱导学生参与涉及敏感技术的研究项目,借机窃取未公开的科研资料。

出村避雷:求职面试碰上商业谍战

临近毕业,某外企在面试环节对小李曾在我国某新能源车企的实习经历异常关注,反复追问他有关行业核心供应商名单、产能规划等内部信息。小李回想起就业指导课上的案例,严词拒绝:“这些信息涉及我国商业机密,我无权提供,也绝不会泄露!”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精准把握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心理,以优质岗位为诱饵,在面试环节特意设置“秘密考题”,企图套取商业机密和产业核心信息。此类行为不仅侵害商业利益,还可能威胁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国家安全,你我共护。大学生入校后,要在享受美好校园时光的同时加强保密知识学习,提升安全防范意识,让国家安全成为大学“必修课”。

增强安全意识,明辨间谍陷阱。认真学习《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了解常见间谍手法,警惕披着“学术”“调研”“兼职”外衣的间谍活动,对诱导收集敏感信息、观测特定目标、打探内部情况的要求,果断拒绝并主动报告。

恪守保密原则,捍卫技术成果。不在互联网或非涉密环境下处理敏感科研数据,不因学术成果、高薪诱惑、个人利益等原因故意泄露关键技术、核心数据、内部信息。

履行公民责任,及时报告线索。增强反间防谍意识,一旦发现可疑人员打探涉密敏感信息,或组织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可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观察者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nwhw.com/news/1347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