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美财长:欧先对中印征高关税美再跟 施压欧洲切断俄油收入

9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路透社和彭博社联合采访时称,欧洲国家需要在切断俄罗斯石油收入和结束俄乌冲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他重申了美方此前的立场,除非欧洲对中国和印度征收高额关税,否则特朗普政府...

9月1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路透社和彭博社联合采访时称,欧洲国家需要在切断俄罗斯石油收入和结束俄乌冲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他重申了美方此前的立场,除非欧洲对中国和印度征收高额关税,否则特朗普政府不会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阻止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

美财长:欧先对中印征高关税美再跟 施压欧洲切断俄油收入

当被问及美国是否会对中国商品加征与俄罗斯石油相关的关税时,贝森特表示:“我们希望欧洲国家现在就尽自己的一份力,如果没有欧洲国家的帮助,我们的行动就不会推进。”

美财长:欧先对中印征高关税美再跟 施压欧洲切断俄油收入

同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要求相关方面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华加征关税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一贯反对以所谓“涉俄”为由对中国采取经贸限制措施。美方此次意图胁迫相关方面,以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对中国加征“次级关税”,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行径,严重违反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共识,可能对全球贸易和产供链稳定造成严重冲击,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如果任何方面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希望美方谨言慎行,与中方相向而行,继续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妥善解决经贸分歧。同时,也希望相关方面坚持原则,与中方一道共同维护世界贸易秩序和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

贝森特在这次联合采访中还批评了一些欧洲国家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另一些国家则以折扣价购买俄罗斯原油并在印度精炼为成品油。他声称这些国家是在为“自家后院的冲突”提供资金。贝森特甚至吹嘘称,美国以采购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实施的关税措施,为与印度的谈判带来了“实质性进展”。

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印度总理莫迪分别发文称,美印两国贸易谈判仍在继续。莫迪形容美国和印度是“亲密的朋友和天然的伙伴”。美印两国将于当地时间9月16日举行新一轮会谈。

贝森特称,美国愿意与欧洲国家合作,考虑对俄罗斯实体实施更严厉的制裁,包括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等石油巨头实施制裁,同时采取措施为进一步利用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被冻结的俄罗斯主权资产做准备。他声称此设想可以通过扣押3000亿美元冻结资产中的一小部分,或者将其放入特殊目的载体中作为向乌克兰提供贷款的抵押品来实现。

近段时间以来,为了施压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加征关税,美国几乎把能够PUA的盟友PUA了个遍。9月10日,路透社援引一名美国官员和一名欧盟官员披露称,特朗普9月9日在与欧盟官员通话时提出要求,作为向俄罗斯施压的一部分,他敦促欧盟对中国征收高达100%的所谓“二级关税”,同时鼓励欧盟对印度采取类似措施。知情欧盟官员表示,美方的意思是,如果欧盟同意美方要求,美国则愿意实施类似的关税。

被曝施压欧盟对中印加税后,英国《金融时报》9月11日援引四位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又将向七国集团成员国施压,要求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国和印度大幅加征关税,企图借此逼迫俄罗斯与乌克兰开展和平谈判。

9月13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要求北约成员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对俄罗斯实施重大制裁。他还呼吁北约对中国加征最高达100%的关税,声称此举有助于结束俄乌战争,因为中国对俄罗斯“具有影响力”。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调,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始终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中方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希望各方能为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进一步营造氛围、积累条件,多做有益于劝和促谈的事。”

当前,由于美欧等国“从中作梗”,俄乌冲突延宕至今,和平前景依旧不明朗。然而,9月13日,美国俄乌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出席“雅尔塔欧洲战略”年度会议时,再度炒作俄乌冲突问题,甚至朝中国“泼脏水”。据《基辅独立报》报道,凯洛格在会上宣称,俄罗斯过度依赖中国的支持,且充当着这一“联盟关系”中的所谓“小老弟”角色。“我认为,如果中国今天切断对俄罗斯的支持,战争明天就会结束。”他声称道。

今年1月,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时发言指出,美国代表持续传播虚假叙事,对中方进行污蔑抹黑,完全不可接受。耿爽当时强调,第一,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战场的局势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了;第二,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政治掩护,我们就不会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第三,如果中国真的不希望战争早日结束,我们就不会派遣特别代表多次开展穿梭外交,也不会同“全球南方”国家一道发起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观察者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nwhw.com/news/1342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