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并进

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

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文物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并进

文物保护状况全面改善,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向好。近20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有力推进,1200余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有效实施,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集中连片保护。在整治法人违法、打击文物犯罪、防范安全风险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文物保护立法实现重要突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文物事业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目前,我国已形成以文物保护法为统领的法律体系,构筑起依法保护文物的坚实屏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首次纳入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相关表述,加大了跨部门协同力度。已有圆明园石柱、丰邢叔簋等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科技对文物工作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近年来,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广泛应用,火灾探测、自动灭火、防盗预警等新装备大幅提升了文物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土遗址病害诊断评估和防风化技术研发系统化推进,文物病害科学诊断方法和动态监测技术均取得突破。

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有力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全国备案博物馆7046家,其中免费开放6444家,占比91%以上。全国备案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中央累计投入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博物馆接待观众超41亿人次。每年举办展览超4万个、教育活动超50万场次,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

面对“预约难”的问题,各地文物部门和热门博物馆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一方面增强供给能力,通过大馆带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云展览”等方式,把更多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层;另一方面提升服务质效,科学实施预约机制,丰富优质文博内容,优化参观线路,提升公众参观体验。特别是在寒暑假和节假日,通过调整单日预约量、取消闭馆日、延长开放时间等方式主动应对,最大限度满足观众需求。

“十四五”期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捷报频传,北京中轴线、西夏陵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拥有世界遗产60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1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三星堆—金沙遗址”“江南水乡古镇”“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由中国倡议的首个区域性文化遗产领域政府间国际组织“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正式成立,成员国、伙伴国、观察员国扩展至20个。牵头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为文化遗产国际治理体系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十四五”期间,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

一大批文物进出境精品展览擦亮中国文化遗产“金色名片”,举办文物进出境展览和交流活动300余场。推出“秦汉文明展”“丝绸之路”等文物外展知名品牌,引进“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等重磅文物进境展览,有力发挥文物资源的独特魅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我国考古发掘方舱、移动实验室等专有装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深海考古取得重大突破,上海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实施整体打捞和考古发掘,推进考古跨学科研究和出水脆弱文物保护新范式。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nwhw.com/news/1245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