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桃李面包用'生活的毒打'推销五仁月饼,这场营销争议撕开了品牌与年轻消费者之间的认知鸿沟——他们拒绝被说教,更厌恶苦难营销,只想要平等真诚的对话。
近日,桃李面包旗下产品"蛋月烧"的一则电梯广告在社交平台引发轩然大波。

广告文案写道:"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这句看似调侃的广告语,却在消费者群体中激起强烈反响,甚至演变成一场关于品牌营销伦理的公共讨论。

从社交媒体流传的截图来看,这则广告采用了黑底白字的极简设计,文案直白犀利。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千万。网友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品牌将"生活苦难"与"产品口味"强行关联的逻辑牵强;二是质疑这种"苦难营销"是在消费大众的负面情绪;三是指出广告透露出居高临下的说教意味,与年轻消费者的平等沟通诉求背道而驰。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桃李面包首次因营销引发争议。2024年春节期间,其"加班人的专属面包"系列广告就曾因渲染职场焦虑遭到诟病。而此次争议恰逢中秋营销季,竞争对手纷纷主打"团圆""温情"主题的背景下,桃李面包反其道而行之的"毒打营销"显得尤为突兀。市场数据显示,争议爆发后,该品牌电商平台搜索量虽上涨37%,但产品评分却下降了0.8分,呈现出典型的"黑红"效应。
面对舆论风波,桃李面包官方微博在9月4日晚发布致歉声明,称将"立即撤换争议广告,并对相关团队进行严肃处理"。但声明未就广告创作初衷作出解释,也未提及具体整改措施。这种程式化的危机应对,被部分业内人士评价为"缺乏诚意"。品牌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类似公关危机后,品牌需要投入3-5倍的传播资源才能修复形象损伤。
在批评声浪中,也有少数声音为广告创意辩护。某4A公司创意总监在专栏中写道:"广告本质是种文化表达,没必要过度敏感。"但这种观点遭到大量网友反驳,认为商业传播必须恪守社会责任底线。这种分歧恰恰反映了当下营销界对"创意边界"的认知差异。
这场由十五字广告语引发的风波,表面上是一次营销失误,深层则反映了传统品牌转型中的认知错位。当90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他们既反感刻板说教,也不接受刻意讨好,而是期待品牌能以平等、真诚的姿态进行对话。某大学生在微博上的留言颇具代表性:"我们拒绝被定义,更拒绝被教育'该吃什么味的月饼'。"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葫芦娱乐工作室,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