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大会上,许多令人动容的瞬间被记录下来。从抗战老兵脸上幸福的笑容到外国宾客眼角的热泪,再到我国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这些都在庄严宣告: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有坚定决心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有信心和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阅兵仪式现场观礼氛围十分热烈。天安门城楼上有多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受邀参加盛会,其中一位来自深圳的95岁老兵罗竞辉尤为引人注目。罗竞辉1930年生于香港,1943年加入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在随后的两年半内,他们打沉了很多日军船只。活动结束后,记者在香格里拉酒店见到这位老兵,谈及在天安门城楼观礼的感受时,他难掩激动之情,表示很开心很幸福,人生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景,并强调要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看到罗竞辉脸上幸福的笑容,让人联想到更多像他一样的老战士,他们仿佛一座座活的纪念碑,见证历史的同时也激励着年轻一代。
近日有网友分享出2006年《环球时报》的一篇头版文章标题——“中国离造航母有多远”。如今,从“瓦良格”号破冰之旅到“三舰客”深蓝航迹,从“逐渐具备能力”到拥有“新质战斗力”,这些进步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奉献,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吴昊表示,今年是他第四次受邀参加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仪式,这次阅兵不仅对历史进行了纪念,也是对海外中华儿女的精神动员。
阅兵训练场上的标语“一次受阅,一生荣光”同样适用于观礼者和报道者。日本近现代史学者石田隆至在现场观礼后表示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他看到中国人民脸上洋溢着自豪、自信和愉悦的神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奏响时,他看到人们自然地高声合唱,那种团结氛围让他感动得落泪。他认为,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都会怀着同样的心情祝贺此次纪念活动的成功。
不少外媒记者也在烈日下直播,第一时间报道盛况。印度记者沙米姆认为,亚洲各国应铭记共同的历史,强调集体力量。在他看来,此次阅兵不只是一次军力展示,更是一场庆典,歌颂中国历经磨难后的坚韧不屈和民族团结。阿联酋中阿卫视记者毕诺表示,作为阿拉伯人,他们和中国人民有着相似的感受,中国的发展为阿拉伯国家树立了榜样。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环球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