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时35分的冠军背后,是每月3-4次调休引发的职场公平争议——当热爱与责任碰撞,制度弹性与团队平衡该如何兼顾?这位护士跑者坦言‘马拉松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但同事反问:‘我们的家庭时间就不重要吗?’”
2025年8月3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张水华在生理期状态下,以2小时35分27秒刷新个人纪录,夺得哈尔滨马拉松国内女子组冠军。

赛后采访中,她哽咽表示:“不需要特殊假期,只希望领导支持周末调休”,并透露领导曾要求她“自行与同事协调调班,同事不愿换班则无法参赛”。此番言论迅速引发全网热议。

她在社交媒体回应称,马拉松一年仅两个赛季,非赛季从未要求特殊排班,强调跑马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并称已与医院沟通。但该回应后被删除,且其关闭了评论区。

网友对此事表示质疑,认为调休频率过高:2025年3-6月,她至少参加10场跨省马拉松,平均每月1-2次。每次参赛需提前调休1-2天,实际占用时间远超其声称的“数个周末”。护士岗位需24小时轮班,一人调休需他人顶替。

频繁占用周末班次,导致同事被迫牺牲家庭时间。疑似同事匿名控诉:“她每月调休3-4次,别人周末不能陪孩子吗?”张水华签约运动品牌、MCN机构,粉丝超2.8万,比赛奖金如哈马冠军约8万美元及代言收入丰厚,但未提及补偿替班同事。兼顾医护工作与专业训练体现毅力,反映职场人普遍困境。频繁调休本质是让同事为个人爱好买单,破坏排班公平。

医院可将其作为文体标杆,参考上海医院“运动积分兑假”等弹性制度。公开喊话是“道德绑架”,未感谢同事反埋怨领导,情商堪忧。非赛季未要求特殊待遇,诉求仅限合理协调。若热爱远超职业投入,建议辞职转职业跑者。
福州市卫健委表示调休需由医院及科室内部决定;院方未公开表态,宣传部门电话持续忙线。医疗岗位需保障24小时运转,临时调休易增加医疗风险。领导要求“自行协商”是为避免强制调班引发团队矛盾。建议探索“专项调休额度”“调班积分补偿”等机制,平衡个人发展与团队稳定。
张水华事件本质是 “集体利益优先”与“个体价值实现”的冲突。对个人来说,职场中热爱需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沟通时优先表达感恩而非诉求,并通过主动补偿维系关系。对单位来说,刚性制度需为特殊人才留弹性空间,但需明确规则。警惕将“冠军光环”等同于特权,平凡岗位的坚守同样值得尊重。当白衣天使为热爱奔跑时,社会需在制度框架内寻找共赢——既不让责任捆住梦想,也不让光环模糊公平。
#喊话调休的跑马女护士回应质疑#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葫芦娱乐工作室,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