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82万名中小学生迎来新学年 新增学位近13000个。9月1日,上海约182万名中小学生迎来开学第一天。2025学年,上海将新开中小学校34所(含新增学段),全市新增学位近13000个。在实施前两轮义务教育“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的基础上,还将推出新一轮计划,加快扩优提质步伐。
上海积极健全与城市发展和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高标准建设一批高品质学校,不断优化资源结构布局。2025学年,全市共新开中小学校34所,包括小学7所、初中4所、普通高中6所、完中2所、一贯制学校15所;全市新增学位近13000个,增量主要集中在五个新城等人口导入区域。为应对未来高中入学高峰,上海印发了普通高中建设规划,进一步深入挖潜、积极扩容。
在增加学位供给的同时,上海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园现代化建设水平。修订实施《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新五项标准”建设,全力推进“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空调能装尽装”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实施前两轮义务教育“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的基础上,2025年上海推出新一轮计划,覆盖近两百所郊区相对薄弱学校,强化市区优质资源参与对郊区学校的支援和帮扶,优化双方结对合作关系,使郊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间优质均衡。
在第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120多所学校办学质量明显提升的基础上,上海大力实施第二轮强校工程,聚焦新一批79所公办初中,通过优质学校带动、名校长名师导入、教研员蹲点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和师资潜力。其中,有18所学校同时成为全市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试验样板校,利用数智技术变革教学方式,不断做强腰部,促进学段间优质均衡。
上海还依托学区、集团优质资源带动辐射,发挥成员校课程资源互补优势与集体智慧,共同开发高质量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鼓励在课后服务、研学实践、科创实验等方面进行跨校选课,形成特色活动、特色项目、特色课程共建共享制度,开展联合教研和教师联合培训,健全学区、集团内一体化教学研训体系,促进资源共享,带动区域内学校整体提升。
上海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在动态研判基础教育资源供需平衡需求的同时,探索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因材施教”的育人优势,更好地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和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上海认真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建立“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优化基础教育生态负面清单”,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餐、教辅、校服专项整治工作,以“吃-穿-学”为切口,以规范教育管理秩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核心,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将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作为学校落实“双减”的“双轮驱动”,上海率先出台义务教育作业管理措施,发布《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推动学校实施“无书面作业日”制度,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中小学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将课后服务列为全市“民心工程”,发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建设含有2000多门优质课程的课后服务线上“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
上海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核心理念,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保障每天运动时长、提升学生运动质量、发挥赛事杠杆作用、优化场馆资源供给、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科学干预指导、加强运动安全防护、健全评价督导机制、完善多方联动体系等举措,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并基本在校内完成,促进学生体魄与精神共成长,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劳动报,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