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前先去日本,莫迪心知肚明? 行程安排显深意!8月29日至30日,印度总理莫迪将访问日本,随后参加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他为何选择先访日再访华?为何不参加九三阅兵?此前又为何迟迟不公布行程?
8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姚远梅在“今日欧亚”云端讲座上对上合组织天津峰会进行了前瞻分析。她指出,莫迪此行在时间节点、行程安排与对中印关系意义三个层面均具特殊性,反映出印度在中美关税压力下的战略考量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默契。
姚远梅认为,尽管此次访问可能成为中印关系回暖的契机,但仍需理性看待国际政治中的利益博弈。
关于宣布时间节点的特殊性,中国今年举办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是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国家高度重视并早早就向各成员国发出邀请。例如,俄罗斯总统普京确认将参加九三阅兵等活动。然而,印度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直到8月6日才通过媒体透露莫迪总理将参会的消息。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加征25%的关税,这一时间上的巧合引发外界关注。姚远梅认为,莫迪参会应是早有考虑,美方的关税举措可能是促使印方最终公布消息的契机。
至于印方正式宣布莫迪访华的时机,非官方消息于8月6日由媒体放出,而印度官方则在8月19日正式确认。这恰逢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问印度期间,双方达成一系列共识后,印方才正式公布莫迪与会的消息。由此可见,印度在回应参会事宜上较为谨慎。
莫迪此访的行程安排也值得注意。根据印度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莫迪将先访问日本,再前来中国。具体而言,8月29日至30日莫迪访问日本,参加印日峰会,与日本首相讨论双边及全球伙伴关系。随后,8月31日至9月1日,莫迪来华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会议期间计划与多位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但未具体说明哪些国家。
此外,莫迪此行仅参加上合峰会,不参与之后的九三阅兵活动,这与其他成员国领导人不同。这也引起部分国内公众疑问:为何印度不参加阅兵?
莫迪上次访华是在2018年,此后印度政府单方面废除宪法第370条款,取消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特殊地位,改变了中印边界西段的现状,引发地区局势紧张。2020年发生中印边境摩擦后,边境紧张才有所缓和。因此,莫迪此次来访是时隔七年再度正式访华,对中印关系具有标志性意义。
自2020年边境对峙后,印度调整了对华政策,将边界问题与双边关系挂钩。中资企业在印度频频受到打压,多款中国APP在印度被限制,人文交流也受到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莫迪此访可能预示着中印关系出现回暖迹象,但具体能恢复到何种程度,仍需观察。
从莫迪的行程安排来看,他先访问日本、再访问中国,且不参加九三阅兵。这某种程度上反映印度在二战历史认知问题上与日本存在一定的默契。尽管莫迪高调宣布访华,但其背后仍有诸多战略考量。我们对此次访问可以抱有一定期待,但也应保持理性,不宜期望过高。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澎湃新闻,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