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凝聚30多万科研人员十余年心血,攻克102项关键技术,带动全国200多家企业协同创新,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2017年5月5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跑道上,一架蓝绿涂装的大型客机在万众瞩目中腾空而起。

这架代号为C919的国产大飞机,以近乎完美的姿态完成78分钟首飞,宣告中国航空工业迎来历史性跨越。当飞机轮胎与跑道接触的瞬间,现场30多万名科研人员通过直播屏幕共同见证了这一里程碑时刻——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干线客机研制核心技术的国家。

C919的诞生源于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其研制过程堪称现代工业体系的"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商飞公司作为主制造商,统筹全球供应链资源,联合中航工业等16家国内顶尖航空制造企业,攻克了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先进气动布局等在内的102项关键技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飞机采用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使结构减重达7%,其综合性能指标与空客A320neo、波音737MAX处于同一代际水平。在首飞前的静力试验中,C919的机翼承受了相当于自身重量3.75倍的载荷,远超国际适航标准要求。

这场跨越十余年的科技长征背后,是当代中国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据统计,C919项目直接带动了国内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参与研发,形成22个省市参与的产业集群。在西安,航天四院突破了大型钛合金构件整体成型技术;在成都,航空工业成飞研制出世界领先的机头模块;在上海,中国商飞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全机静力试验室。这些突破使我国民机产业配套率从ARJ21支线客机的30%提升至C919的60%,其中航电系统、飞控系统等核心子系统实现完全自主可控。
如今,C929宽体客机已进入详细设计阶段,长江-2000发动机开始台架测试,一个覆盖干支线、涡扇涡桨的完整航空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正如首飞当日塔台与机组的对话:"C919,你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请代我们向蓝天问好!"这声问候,至今仍在激励着中国制造向更高处飞翔。
#30多万人攻坚造出国产大飞机#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葫芦娱乐工作室,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